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东北农村)

东北地区冬天气候寒冷,滴水成冰。过去,农民居住的房屋是泥草房,保温程度极差。没有煤炭,更没有先进的取暖设备,整个冬天完全靠火炕、火盆、火墙来解决取暖问题,熬过一个个冬天。

火炕——农村人生存的必须条件,住家没有火炕,就不是人家,就得住露天地。

据史料记载:火炕起源于两千年前,《诗经.小雅.瓠叶》云:“火炕曰炙”。意思是举物放在火上烧炙,与后世的火炕不尽相同。后来,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灶。这种灶比炕小,由于它置火于地下,保温性很好,人或坐或睡于其上,舒坦异常。西汉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匈奴牧羊十九载,主要就是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火炕。火炕在满族一直很盛行,它既是寝息的设施,又是取暖的设施。金朝主子每和诸将进餐时,就于“炕上用矮台子,或木盘相接。”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北盟录》中说,宋代满族的先人建房子时,并不满足朝南一方筑炕,而是四方皆筑之。西炕为尊,是供神和祖先的地方,不许任何人坐。南炕为长者卧处,北炕才是给晚辈居住的。  南宋人朱弁也作为中原使臣出使过金朝,曾一度在北方居住。他曾写过《炕寝》一诗,诗中描写道:“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只识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可见当时生活在北方的满族人,已经开始采用煤炭作为取暖的原料。

以前东北盖房子基本是三间或者两间房。入口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盖三间房,东西两间住人,中间当厨房。两间房一间做厨房外,另一间住人。不管是几间房,住人的房间基本上都是南北两铺火炕。

火炕是用土坯搭建的。把麦秸或者杂草铡成碎段,拌在黄泥里面,用固定的坯模子,做成一块块土坯,在阳光下晾干后,用它来垒火炕。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火炕)

火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万字炕。古书中曾经记载辽金时期住在东北的女真族(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这里说的“环室”就是民居中所筑的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和“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

除此之外,黑龙江农村还有“连二炕”。“连二炕”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建的三间房,东面开门。西两间的火炕就连在了一起。搭的炕就是两铺炕连在一起,叫做“连二炕”。为了居住方便,这两铺炕中间用木板等东西隔起来,两铺炕不通着。娶儿媳妇,儿媳妇住最西侧里屋,外屋住公公婆婆。“连二炕”的烟道两铺炕走一个,节约柴火。

农民在长期居住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把炕搭成“花洞式”。这样的炕,烟火在炕洞子里面散热比较均匀,但无论炕热得如何均匀,也有炕头炕稍的区分。炕头还是比炕稍热乎许多,东北的习惯炕头让给老年人睡,表示儿女们的孝心。

冬天,妇女们坐在热炕上,抽着大烟袋,做着针线活。小孩子们在炕上“歘嘎拉哈”或者做各种游戏。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家人幸福团圆,其乐融融。   冬天里,有客人来串门,主人家迎客进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快,脱鞋上炕,坐炕头上,热乎热乎……主人的热情,让客人一身的寒气一扫而光,感了主家的温暖。  过去,住房紧张,一个屋的南北炕,叫“对面炕”,经常住的不是一家人,一般都是租一户住。住“对面炕”不方便,晚上,两家都挂上幔帐。用这一层布暂时把两家人分开,早晨,把幔帐叠起来挂好,各过各的日子。 

火炕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炕沿。炕沿的作用是为了睡觉挡住枕头用,也为了挡住炕席等物品不掉在地下。一般用一寸厚以上,十公分宽的一根长条形木头做成。用最的是桦木,桦木有硬度还非常光滑。炕面上铺的是炕席,是用高梁杆的外皮手工编制的,每年过年时候会换一次新的。那年月,人们没有睡衣穿,没有褥子铺,都是直接裸睡光炕,早上起来,身上咯出来一片片炕席花子儿,摸上去鼓鼓楞楞的。有的时候,身上还扎炕席上“刺”。  东北的火炕,是勤劳人民在寒冷气候下一种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它曾养育了豪放、粗犷而心地纯朴正直的无数东北人,温暖了一辈又一辈的东北人冬天。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火炕)

火盆——放在火炕上最简易的取暖设备,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两个,基本是每个炕上都有一个。

火盆是用黄泥的,一般在秋天进行制作。先取来上好的黄土,把麻匹剪成一寸多长的小段,拌在黄土里和成泥。泥和后,堆放几天,这期间要不时地往上淋一些水,使你“醒”好。泥“醒”好了,做出来的火盆不开裂。如果没有麻匹,也有用黄泥拌上马粪当“洋搅”做的。黄泥“醒”好后,把一个大小和深度都合适的瓦盆,倒扣到地上作模具,瓦盆外面抹一些烧柴火的灰。一切准备好后,手抓泥糊在盆是上面进行反复摔打,厚度大概在三厘米左右,把瓦盆包严。然后把它放在阴凉处,等干到不致走形时候,把盆翻过来,取里出瓦盆,一个火盆的雏型就做成了。这个时候,用原来的泥做盆底和盆沿,放到阳光下晒干,干透了,一个火盆就算做成了。

农村人家做饭用的是铁大锅,灶里烧的是柴火。冬天,做完饭,趁灶坑里的火还没有化成灰烬,把它扒出来,放到火盆里,一边放一边用脚或灰耙压实,放到炕上就可以取暖了。一个火盆配有一个烙铁,用来把不断烬化的灰拨开,露出火来供人取暖。如果晚上火用不完,还可以压实,第二天早晨把上面的灰倒掉,下面的火在充分接触空气后又是红红的一盆,达到“死灰复燃”。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火盆)

火盆取暖时,火炭埋在火灰里,用时用烙铁挑起火炭吹几口,就可引火。因此,火盆也是关东人保留火种的主要器具。据《满族火祭习俗与神话》中说:“吉林乌拉街满族人家过去有接火神习俗,用神火烧邪气,清宅净院,讨一年吉利,各户主人还要将院中炭火取回,埋在火盆里,主妇要天天添火,使之常年不灭,叫‘常明火’。家人严忌往火盆里吐唾沫。这些习俗,是古代先民们重视保存火神观念的遗存。”可以说关东人在灶膛火盆里埋火炭,除了重视保存火神外,也是崇拜火的表现,是灶堂、炉灶的变异和残留。

火盆都摆在炕上,家里来了客人,主人马上招呼着:“快来烤烤火”,然后,大烟袋捻上烟,在火盆里兑着火,递给客人。火盆除了取暖用外,还有很多用途,妇女做衣服用烙铁可以熨衣服,孩子们在火盆里烧豆包,烧土豆,烧鸡蛋。把土豆埋在火盆里,耐心地等着,看到几股灰柱从火盆中腾起,那是土豆“放屁”了,赶紧把它翻过来再埋好,等到再一次“放屁”,就是烧好了。

火盆旁还是一个聊天的地方,晚饭后,东西两院邻居凑一块,几个人把手搭在火盆沿上,一边烤火一边唠嗑,是东北冬夜最常见的场面。

火盆也有铁铸的,一般都是殷实的家庭才能够享用,在农村见的不多。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烤火盆)

火墙——立起来的火炕,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当年,农村还有一个取暖设备是火墙,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因为,有了红砖,可以搭建火墙。火墙的热源来源于火炉子,火炉子基本是由红砖砌成,上下两层,中间由炉篦子隔开,上面燃烧煤炭或者其他燃料,下面储存灰。火墙的发明是受火炕的启发而产生的,也可以说是立起来的火炕。它是利用火炉子的烟气通过立砖砌成的空心短墙达到散热的目的是北方传统民居节能的一种方式。

火墙由火炉子的炉膛、火墙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炉膛可设于火墙体内;也可紧贴火墙体设置,形成连墙炉灶。墙内砌成竖洞、横洞、独洞、花洞等多种形式的烟道。热烟气在墙内流程长,则蓄热时间长,热效率高,散热均匀。烟囱是火墙的排烟通道,直接通在外面。供应火墙热能的炉灶可以做饭,热烟气通过火墙体进行供暖,一举两得。火墙还可兼作隔墙,但不允许作承重结构。

东北人们在与寒冷的自然条件抗争中,发明创造了火炕,火盆,火墙等取暖设备,彰显了聪明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取暖设备的发展和人们渐渐搬入楼房,除了极少的地方还保留火炕外,火盆、火墙这些取暖设备已经失去了作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现在,再见到这些设备已经很难了,只能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火墙)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东北火炕)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火墙)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具有现代化的火炕)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最原始的火炕、火盆)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扒炕)

东北冬季取暖(东北冬天取暖火炉)

(火墙)

欢迎京津冀各位有志之士加盟天津优创科技空气能村村通私域独家代理,零投入,长久高回报,兼职创业首选!

加盟优创科技,共享环保红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